[乱弹]浅薄,华丽的包装也无奈

2022-12-02 06:05:1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浅薄,华丽的包装也无奈

   近日,两件事在我的脑海交织着。 一件是《南方都市报》举办的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揭晓;一件是徐静蕾.潘石屹等的博客书出版。 这两件事,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认真思忖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件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网络写作的盛行,对平面文字是一种挑战。 挑战归挑战,但任何人不会否认不论网络的写作,还是片面文字的写作,只要是华文,就有一脉相同的地方,就有深刻和浅薄、美文和糙文之分。

   贾平凹是这次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杰出作家奖的获得者,他在颁奖大会发表了演讲。 贾平凹不善演讲,但他的演讲稿写的灵光四射。 他在演讲中说到“我庆幸我从事了写作的工作,也更珍惜了手中的这支笔。 ”这是贾平凹发自内心的声音。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完全可以触摸到他对创作的一种看法。 同平凹接触,他很少与人交谈创作的体验。 平凹这种现象使很多人对平凹的创作归结为他的任何作品都是一种悟觉的碰撞。 那年无意中翻看谢有顺同平凹的对话,才知晓看起来有点散淡的平凹,实际他的每次创作都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灵与肉的磨难。 这种投入和磨难,表现在作品的深度和耐读上,体现在作品质量上。

   徐静蕾的作品沪上的发行让出版商大跌眼镜,一天的销售量只有区区的五本。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一种错位,从商业运营的角度看,是一种商品价值真正的回归!是徐静蕾博客深度生命的再现。 如果不出书,徐静蕾博客红火的背后那些浅薄的东西可能就笼罩一种喧嚣中,难识庐山真面目。 记得徐静蕾的博客点击率接近一千万时,新浪洋洋自得的炒作,把很多人忽悠起来,博客成为点击率代名词。 博客名为个人网志,一公开,就是一种公众产品,就会有一种阅读功能。 网络的阅读群是繁杂的,不像平面作品的阅读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针对博客的点击率,相识的一位网友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看博客,不能看点击率,要看留言和评论”。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 从这个角度,对徐静蕾博客书沪上尴尬就不难理解了。 过眼的博客,游戏般的点击,网上的浅薄之花也就绚丽多彩。

   平凹获奖后的忐忑不安,使读者对他的创作甘苦有了切肤之感。 徐静蕾出书后的茫然,后继者发现:浅薄,华丽的包装也无奈!

下一篇:韩国悬疑电影有哪些推荐?(韩国高分悬疑电影)
上一篇:于小彤妈妈表示儿子35岁才能结婚,请问现在已经30岁的陈小纭是否还能等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