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入伏,俗语“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年何时最热?

2022-12-02 06:02:5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3

导语:近日,科威特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室外测温器显示,阳光下最高温度达到了73℃,即便是在阴凉处温度也达到了54℃。 如今首都变空城,街道上空无一人。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现在小暑节气才过,一年中气温还远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往后一段时间地表的热量还会持续的累计,真正的酷暑还没有到来。 那么2021年什么时候最热?

一、夏季天气炎热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往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主要有3个原因:

一是,小暑过后依然白昼长于黑夜。 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春分后一直到秋分都是白昼长于黑夜,在此期间地表吸收的热量要比散发到空中的热量要多,地表的热量会不断累计。 严格意义上来说,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才算夏季。

二是,空气潮湿,水的比热容大。 三伏天主要刮东南风,东南飞温暖而潮湿,空气的湿度会比较大,因此三伏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人会感到很闷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生动的描绘了三伏天闷热的天气。 三伏天空气潮湿、地面湿度大,水的比热容要比干燥的空气大得多,能吸收的热量也更加多,这也是人们在“三伏天”感到闷热的主要原因。

三是,七月和八月副热带高压强。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会导致高压内部形成下沉气流,使空气晴朗少云,地面辐射增温大,这样天气就会更加热。

二、小暑时节的天气,对接下来的天气影响很大,3句老话可悉知今年小暑的时间点为7月7日~7月21日,共15天。 小暑天气状况是如何影响接下来的天气状况的,3句老话可悉知:

01、小暑热的透,大暑凉飕飕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说的就是“小暑”期间如果天气异常的炎热,那么“大暑”期间气温就会相对凉快。 大暑期间气温凉快,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持续的阴雨天气,这句话也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下雨。

02、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好理解,说的就是如果小暑见不到太阳(天阴或者下雨),那么大暑期间晴天就会特别的多,会特别的热,热得连石头都晒裂开了。

03、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暑期间很热,那么接下来的秋天就会来的比较早,地上结霜的时间会更早地到来。

小结,上面3句农谚的意思都一样,说的就是如果小暑热,那么接下来就会冷,反之亦然。 有个词语叫“物极必反”,当某样事物达到极点,必然会提前衰败。

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不会更热?未来10天(7月9日~18日),我国四川盆地、华北、东北、西南东部、江南、华南等地都会降雨,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成,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天气相对不是那么炎热,因此接下来的“大暑”期间天气势必会非常炎热。

三、夏有三伏,热在中伏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初伏时间为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时间为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时间为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今年的三伏期总共40天。

一般来说,小暑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入伏的时间点(庚日与庚日间隔10天),因此小暑时节大部分都处于“入伏阶段”。 今年的大暑日为7月22日,正好处于“中伏阶段”,可以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而中伏中的“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点。

补充:我国古代记录时间采用“干支纪日法”,采用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配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来纪日子。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者小暑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入伏”的起始点,初伏都为10天,而立秋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点,末伏都是10天,初伏的结束点至末伏的起始点为“中伏”的时间段。

总结,今年正在的酷暑还没有到来,今年最热的时间段为三伏中的“中伏”阶段,共10天,而今年最热的时间点为“中伏”中的大暑前后。

下一篇:苏州“点将”十个版块 拉开比学赶超的新序幕
上一篇:上海的简称是“沪”,但为什么老上海人都称“沪上”,新上海人则不会这样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