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路之美国领事馆

2022-12-02 05:45:1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1844年6月,美国政府派顾盛作为特使来华,在澳门会见两广总督耆英时称,为了两国邦交,要进京呈递公函。 清廷最忌外国使节进京,故耆英力加阻止,双方于7月3日缔结《望厦条约》。 美国通过这一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上海等通商五口与英国人相似的居住权、租地权和派设领事的权利,并进一步明确了外国在华有领事裁判权。 1844年8月26日,顾盛委派广州麦克威克洋行(Mac Vicar & Co.)的美商费信登(Henry Fessenden)为美国驻沪第一任领事,但没有到任。 1846年夏,美国旗昌洋行商人吴利国(Henry G. Wolcott)被任命为美国驻沪代理领事。 吴利国到任后,即在英租界的旧纤道(今九江路)设立领事馆,升起美国国旗。 英国领事依据《上海土地章程》所规定的专管之权,对此曾表示抗议,声言除英国国旗外,不得悬挂任何其他国家国旗,并向上海道进行交涉。 上海道为此于翌年特地在《上海土地章程》中加了一条关于悬挂国旗的规定。 但美国并不理会这一规定。 1848年11月,美国驻沪领事祁理蕴(John N. Alsop Griswold)到任,我行我素,依然在英租界的住宅上悬挂美国国旗。 此后,美国领事馆一直设在英租界。

1854年,面对着美国在上海与日俱增的贸易和利益,美国政府任命马辉(Robert Murphy)为首任官方美国驻上海领事。 他的办公室坐落在苏州河北岸的黄浦路36号(现黄浦路60号),那个地区很快就成为了美租界的中心区域。 随着上海与西方的联系日趋紧密,美领馆也随之发展。

1861年,林肯总统任命熙华德为美国驻上海领事,两年后将其提升为总领事。 熙华德在任的15年间,美租界有所扩大,并与其他外国租界合并,形成了国际租界。 到了20世纪初,超过1500 名美国人定居上海。 美国社区在上海成立公司、开设医院、学校和教育交流机构,进而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进步。

1916年,为了满足员工人数的迅猛增长和工作范围日益扩大的需求,美领馆迁至黄浦路13-14号的新楼之中。 价值35.5万美元的新楼是当时全球价格最高的美国使领馆建筑。 到了20世纪30 年代,美领馆拥有10名来自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一名来自商务部的贸易专员,一名来自农业部的专员,一个美国驻中国法庭、监狱、码头、邮局以及来访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阅兵场。

美国领事馆和邮政马车

重建于1907年的美国领事馆

位于虹口的美国领事馆和美国邮政署

下一篇:什么事转述句?怎么改?(什么是转述句?)
上一篇:水浒传中排座次是怎么排的,为什么卢俊义最后上山的,却排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