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的感恩故事(幼儿三分钟感恩故事)

2022-12-01 11:26:2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7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适合幼儿的感恩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家,她发现隔壁住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蜡烛。 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

  於是,对孩子吼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下一篇:有对话的幼儿小故事(有角色对话的幼儿故事简短)
上一篇:适合幼儿的故事文字版(西游记幼儿故事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