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800字优秀读后感(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优秀作文)

2022-12-01 01:43:2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1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读傅雷家书800字优秀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如果你把傅雷家书当做普通的家书去阅读,收获肯定不多。 如果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沟通的方式,你就会觉得这是一部艺术作品。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 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 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 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 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 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 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 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 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 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 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 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 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 如果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 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 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每翻开《傅雷家书》,我的心中总会掀起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情:对“家书”的喜爱,对傅雷先生的缅怀和尊敬。 它是唯一一部让我读后淆然泪下的书。 读罢,我的心中百感交集,但在我心中址强烈的情感是—感激,因为它让我懂得了如何成为真正的“人”,让我理解了一个父亲的心。 (读后感)

  我敬仰傅雷先生,首先敬佩他的学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经历了十年浩劫,在当代中国还有几个像傅雷先生一样的“学者’?而傅雷先生的学识仅仅用“渊博”二字是无法准确形容的。 他精通中、英、法三国文字,音乐、美术、古今文学造诣颇深。 对于我而言,“家书”不仅是传递亲情的载体,更像傅敏所说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阅读家书,使人感到这不像是相距千里的父与子之间一味的亲情倾诉,更像是两位学者在热烈讨论。 对自己的孩子,傅雷先生心中所想的不是作为父母仅仅关心他的生活琐事,而是像朋友、老师一样与孩子探讨学问、修养,时刻在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做向导。 我想这就是“学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吧!

  初读《傅雷家书》时,我无意中翻看了傅雷夫妇弃世前的遗书,不禁为他们对人的关爱而感动。 傅雷夫妇至死都没有抱怨过任何人,遗书中大半也是为别人而着想。 在上百封家书中,傅雷教导子女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世人所敬仰的学者的风范。 虽然傅雷先生离开我们已近四十个年头,但在许多人的心中,他从未离去,因为他留下T-颗蓄满大爱的心。 这颗热情洋溢的心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始终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更重要的是,当我读完《傅雷家书》后,内心涌动起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当我读到傅雷先生为了儿子忍着伤痛伏案整理书稿直至双眼流泪再也看不清时,因一封信未及时到达而万分焦急时,我似乎看到了他远距千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热切等待的目光。 而我的父亲呢?在我为书中的父爱而动情时,我不能忽视我自己的父亲对我的爱!我开始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惊异父亲并不比傅雷先生差。 我知道天下父亲的心是一样的。

  读罢《傅雷家书》,我想说的是:普天下父亲的心都是伟大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 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 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 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 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 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 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 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 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 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

下一篇:拿破仑传读后感作文(拿破仑传的读后感)
上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想500字(读《傅雷家书》的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