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计时的方法有哪些?古代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2022-11-07 19:08:5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7

古代人计时的方法有哪些?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古代人计时的工具

日晷计时

古代人的其实工具主要是日晷。日晷最早是由希腊人发明的,很多人认为日晷是中国的专利,其实不然,西方很多国家古代也用日晷来计时。但是由于地理纬度都不一样,为了准确的使指针倒影能够表达时间,各个国家的日晷形态也不一样。

这种东西的原理很简单,一个罗盘上每30度刻上一个时辰,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时辰,中间立一根针,然后根据太阳在日晷表面上的倒影来确定现在的时辰,这时当时最靠谱的方法。但是有个缺陷,要是阴天没有太阳,这个玩意儿就不起作用了

烧香计时

中国古代家庭有烧香计时,一炷香烧完是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因为香制作简单,携带方便,因此用香计时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最典型的是晚间打更的的更夫,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但显然这些计时方法都不大靠谱。要是烧上一柱香,烧完之前没有及时的换下一柱香,或者提前更换了下一柱香,那么肯定会造成计时误差,然而,这个计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计时

人类开始真正靠谱的记时间,是从惠更斯发明钟摆开始的。

1582年,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里听牧师讲道时,意外的发现天花板上有一个吊灯来回的摆动,尽管吊灯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但是每一次摆动的周期时间都一样,之后他又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直到17世纪,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发明了钟摆,惠更斯发现只有摆动角度比较小的情况下,摆的等时性原理才成立,之后又设计出了严格的摆钟结构,后来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到机械钟上,发明了摆钟其精确度高到每周只有一分钟的误差。

从这之后,人类靠谱的计时才正式开始。

古时候记时方法

古时人们对时间的界定源自日月。中国古人测量时间是用日晷,日晷有一个周围刻着12个格子的石盘,在石盘的中间垂直插着一根铁针,随着太阳的移动,阳光从铁针上投射下来的影子在刻盘上每移动一格的距离为一个时辰,因此“时间”中的“时”是指太阳光影在日晷盘上移动很短距离所代表的时间,从而时间由短到长渐成为各种时段,以及表示不同时段的名称。

“辰”像蛤蚌之类软体动物,它每天早晨到海边吞云吐雾,据说它是龙的化身,因此与时间有关,即早晨7-9点这段时间,是指两个小时的时间。

“日”像圆形(口<指四周围起来的圆圈,与圆形有关>)太阳中有块耀斑(一<指耀斑>)的样子,指太阳,与太阳升起到落下的这段时间有关,指一天。

“候”是指一个人(亻<像人侧面站立的样子,与人有关>)站立(丨<像站立的样子>)在那里正引弓搭箭(<是指用箭射[矢:像箭的样子,这里指射箭]把子[ユ:是指射箭的把子],与引弓搭箭有关>),正在等待猎物的出现,这需要等待与看望,并了解时间、气候、事物的变化等情况,这里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期内的天气特征,与一段时间有关。

“气”像空中飘动的气团,与气体有关,这里指大范围的气团流动,与气候、节气有关。

“节”是草茎(艹<像两棵小草的样子,这里与草茎有关>)突起(卩<像驼背躬身[:指鼓起,这里指躬身]的人[丨:指一个站立的人]形,与突起有关>)的部位,与重要时段、时节有关,这里是指节气。

“时”指日月(日<像圆形[口:指四周围起来的圆圈,与圆有关]太阳中心有块耀斑[一:指耀斑]的样子,指太阳,这里与日月有关>)运行的长度(寸<特指[丶:用点这个符号表示特指的含义]离手腕[:是“”或“又”的变形,与手“”有关,这里指手腕]一寸处,表示很短的意思,指尺寸,与长度有关>),与时间有关,这里指时节。

“岁”是指月亮(夕<像天空中升起的月亮[:是“夕”的甲骨文字形,像半个月亮],指月亮>)从大山(山<是指大地[一:指大地]上突起的三座山峰[〣:用三竖表示三座山峰],与山有关>)背后升起,成为夜幕上的一颗星星。天上星星分为二十八星宿,星空360度则分为十二个区域,也称星次,木星每年运行一个星次,也就是一年,故木星也称岁星,因此“岁”与一年有关。

古时人们将十二辰定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故有“节气”、“时候”、“时辰”、“时日”、“气节”等词。

下一篇:世界十大啤酒排名,中国有哪几款啤酒上榜?
上一篇:荷花代表什么?荷花的花语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