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眼睛好看的成语(赞美一个女人眼睛好看)

2022-11-07 18:57:4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18

古诗词中的眼睛:水是眼波横,明眸艳圭玉

中国人自有自己的审美,这片古老丰茂的土地,孕育悠久的的文明,环境与人类互动长期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文化,这种文化的根基是非常接地气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管最初是否来自于非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类,有着和非洲人不一样的淡黄色皮肤,有着黑色的长发,长期以植物果实为主食,皮肤细腻,体态纤长优美。而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需要人们更加耳聪目明,协调互助,增长智慧,于是明亮有神的眼睛,自古就被认为是聪慧的象征。

从现代人口学的某些理论,这片土地的先民属于蒙古人种, 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睑褶发达,大多眼有内眦褶遮盖泪阜。所谓眼裂中等,就是上下眼皮睁开之间的宽度,既然是中等,也就是说不算太眯缝,也不算太大。上眼眼睑褶发达,,那是避免杂物落进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大多眼有内眦褶遮盖泪阜,这就是常说的单眼皮和内双,同样是保护眼睛的。

这样一看,虽然眼裂中等,但整体的眼睛因为眼睑发达,有内眦而形成一种狭长的视觉感官。

但是美不美呢?自然是美的,因为有这么多的保护,恰恰证明眼睛的珍贵,仿佛潭水,可以照映万物,却又独有宁静。

于是最初的眼睛的审美,肯定是眼睛的清澈和光亮。

“云髻峨峨,脩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曹魏 · 曹植 《洛神赋》节录

曹植的洛神赋描写的固然是仙女,应该是那个时期最高的女性审美。

云髻峨峨,将头发梳上去,露出光洁的额头,这本身就是聪明女性的象征。修长的双眉,再次证明鬓角的宽度。

朱红色的唇明丽明朗,一口洁白的牙齿。

开始写眼睛了,明亮的眼睛善于顾盼流转,这不是说摇头晃脑,而是说的眼睛清澈灵动、而这样的女子行走时,却是安静端然,悠闲端庄的。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照曹植的作品而绘画,原本已经不存,但是有宋朝的仿本,古代绘画由于工具色彩的限制,想表现一种灵动只能借助衣裳的飘动和顾盼的姿态,实际都是为明眸善睐的气质服务。所以古画中的长眉入鬓,柳眼斜开,都带着夸张。

曹植想象中的仙女或者梦中的仙女大抵也是以他的爱人,考证是甄宓为蓝本。真实的甄宓端庄,但是气质灵动,眼睛清澈有神,打动着曹植,但是不会是一双眼睛和眉毛细长得不成比例。

况且宋朝是对女性审美居高临下的阶段,在摹本中极有可能带着宋朝本身的审美,比如低首,低眉。

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都是对女性宽容开放的时代,可以看看莫高窟,许多塑像强调了眼脸的修长,但是对于眼睛的塑造是毫不含糊的。

“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

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

采采清东曲,明眸艳圭玉。

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

南阳公首词,编入新乐录。”中唐 · 孟郊《清东曲》(792年)

唐朝,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的辉煌朝代,女性比后来的朝代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朝气,她们可以在自在出行,看樱花,登高山,在樱花盛开摇落的时候,笑着去攀折。这里会诞生很多自然而美好的恋情,这些女孩拥有娇艳的面庞,眼睛有神,比圭玉还美,是说眼睛的神采,当然圭玉是一种类似长方形的美玉,也说明了东方女子的眼睛在脸庞上,呈现的状态,含着眼睑,是长形的。

但不是眯眯眼。

而且她们成群结队,可以大方看着游舟上,青色衣服的俊美儿郎,那欢快戏谑的场景一定很动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

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晚 唐 · 崔珏《美人尝茶行》

下一篇:教学相长的意思(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上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