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作文怎么写-怎样写游记作文

2022-11-13 05:14:0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9

游记作文要有时间与空间的组合还要有自己的特色。

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旅欧游记《威尼斯》,注明是写给中学生看的。可见朱先生是很提倡中学生能够有旅游的机会和兴致,去见识异地甚至异国风光的。的确,无论是山野田园,或者人情风俗,都有益于开阔眼界,熏陶情愫。尽管高中生学业繁忙,但总有“到X处一游”的时候,问题是能否形诸笔端,留住游踪,给自己回味以至与人共享,如朱自清先生和许多写出游记的先生们那样呢?当然,要达到他们的水平是不容易的,但重视练习,还是可以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游记来的。

《流水江南村》、《古老的声音》两篇游记是写江南小镇游的。《落日楼头访香魂》是写南京秦淮游的。《武夷之行》是写远游福建武夷风景区的。有的是与师长好友同游,有的是与父母家人出行,有的是寻踪访古,有的是旧地重游。每个人都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提炼出最精彩的部分,写出了当时的游程与游兴。

既然是“到X处一游”,就必定有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游记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以游踪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游到哪里,写到哪里,比如《武夷之行》。还有一种是以空间方法为线索,以一地、一物为观察点,描绘各种事物,比如《古老的声音》。当然,也可以把两种写法糅在一起,相互穿插,比如《流水江南村》和《落日楼头访香魂》。

一般说来,写自然风光的游记,重在描写当地特有的景色,《武夷之行》写虎啸岩,不仅交代了虎啸岩得名是因为每到风大的夜晚,人们就会听到从山顶的洞穴里传出老虎咆哮的声音,还着重描写了崎岖的山路,绿得发亮的树,不知名的小花和山顶清凉的风。接着来到

九曲溪,描写它像是“武夷群山中的一条飘动着的丝带”。它的水清澈见底,“就连溪水中鱼儿的一举一动也看得清清*楚楚”,“水流很慢’显得柔和又温顺”。

在两岸景色的描写中,作者又巧妙地通过艄公的口,指点出沟壑山丘的形緘以及玉女峰与大王峰的爱情传说;而“山间飘来一片薄雾”,给暹“史光水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又使武夷山水具有了一种朦胧美;这些描写也就令人赏心悦目了。

写风土人情的游记,则重在抓住当地生活场景的特点、有感而发。江南水乡的木屋、小桥、狭窄的河道、茶馆和悠闲的人们,组成了一幅幅古朴、自然、宁静的风俗画。《古老的声音》中,作者爭律在周庄的石桥上,“心中生出一种凝重”。

这里一切都是静静的:河静静地流淌,四周是一片寂静,小屋是粉墙黛瓦,门窗朱漆斑驳,有的墙角已满是蜘蛛网,似乎这些地方已常年无人打扫;即使是路上的小贩,都“只默默站着或坐着,任路人来买,生怕吵了这静静的空气”,而那似乎家家户户都挂着的一串铜风铃,“在屋檐下摇动、响着”,使“这个有着近千年文化底蕴的古镇”显得更加和谐和宁静,令作者感叹:“敲击出的声音似一种感召,让人不由停下脚步细细聆听这份淡泊,就像开启一扇紧闭千年的大门,听着这其中的故事一样,悠远、古朴。”这样的没有喧嚣,惟有平淡和自然,当然令从城市中走来的人们“洗去铅华”,不由陶醉而沉浸在这天籁之声中了。

在《流水江南村》中,作者一面欣赏着江南民风的宁静淡泊,一面又生出一种深沉的感悟。作者笔下的茶馆,喝茶的茶钱都是随意给的,店主从不与你计较,早起的乡民聚在茶馆里,操着吴侬软语,聊着琐事,民风淳朴自然。如果你也“傍河而坐,呷一口绿茶,人生百味尽在其中,苦而不涩,清而不淡,香而不腻”,自然也就陶醉其中。

但是,作者又十分清醒地根据余秋雨先生在《江南小镇》中的观点,深感“他们还停泊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岸边,无声地构建属于自己的封闭的世界二听说小镇要重修了,许多茶馆都将重建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作者推测:也许是江南人民再也不甘于清苦平淡的生活,也许是江南流水更向往放纵奔流的浩荡。作者赞同余秋雨先生说的“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

意义上走向充实J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我看来,江南要发展,就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海纳百川的勇气,但万万不能的就是丢弃了自己的传统,尤其是淳朴的民风,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感悟使游记中的风土人情,深入到一种文化的底蕴与发展中去了。

游记中还有一种是凭吊历史遗迹的,因为许多历史名城的景点,有不少是“千古风流人物”活动的场所。《落日楼头访香魂》就属这一类。作者参观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妆楼“媚香楼”,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对香君其人作了深深的凭吊。写这种游记要仔细观察,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做到睹物清晰,思人有据,感慨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

作者以杜牧的秦淮佳句为衬,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为垫,铺写了斜阳之中漆门斑驳的媚香楼,抒发了”历史带走了繁华与悲切,留下了理智与思索”的感叹。古色古香的媚香楼,厅堂楼阁,印证了杜牧诗中的秦淮酒家和《桃花扇》剧中李香君与侯方域的几多良宵。以至在“残柳轻舞,含情脉脉”,“芭蕉依依,婵影摇动”之中,有人点起几炷清香,“我”也“不禁有些神思恍惚,里里外外,寻寻觅觅”,烛影之中仿佛有香君的姗姗步履,凄凄琴音了。

此景此情,便生发出一番对香君的钦慕:一个青楼女子,生于乱世,将爱情置于生命之上,将国格置于爱情之上,与同时代的一批志士仁人共同谱写了报国无门,不堪亡国的时代悲歌,辛辣地讽刺了腐朽的上层社会,发出了“中华儿女多奇志”的喊声。“媚香楼挺直的正是香君不屈的傲骨;斑驳的栏杆正是香君爱国的斑斑血泪。”至此,对古人的凭吊也就声情并茂了。

下一篇:刘裕第一帝
上一篇:202012101537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