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的董鄂妃是董小宛吗

2022-11-13 04:59:4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2

董鄂妃和董小宛并非同一人。

误读:

清朝从公元1644年入关到公元1911年灭亡,前后共历10位皇帝,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名叫福临,是清朝二任帝太宗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无论是按照立嫡以长还是按照立嫡以贤的传统,他原本都与皇位无缘。可这位九阿哥却天生有福,不仅坐上了皇帝宝座,而且还凭空捡来一只“肥鸭子”——从李自成、吴三桂的手里夺去了明朝的万里江山。

正史记载,顺治6岁登基,在位只有18年,24岁便病故。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顺治因爱妃董鄂妃之死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当了和尚。且不管顺治帝到底是英年早逝还是到五台山当了和尚,这里先探讨一下董鄂妃其人。不少资料都认为,董鄂妃就是当年“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而且把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实际上,这是对历史的误读,董鄂妃并非董小宛,两个人根本没有一点关系。

正解:

明朝末年,江南有“八大名妓”和“四大公子”。八大名妓号称“秦淮八艳”,董小宛就是其中之一。“四大公子”指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襄(冒辟疆)。

传说清军大举南下时,董小宛被督署江南的洪承畴抢走献给顺治。顺治一见董小宛龙心大悦,二人感情迅速加深。顺治先将董小宛册封为妃,接着又立为皇贵妃,一代名妓就这样成了董鄂妃。

孝庄皇太后认为,董小宛作为一个汉族女子,没有资格凌驾于其他后妃得到皇帝的专宠,更重要的是,她认为顺治的这种感情再发展下去会坏了国家大事。于是她以学佛的名义,将董小宛送到西山玉泉寺。但是这没有阻止顺治和董小宛的见面,顺治不但千方百计与董小宛约会,还一再威胁太后说,如果董小宛有什么不测,他肯定不当皇帝了。后来,孝庄设计烧了玉泉寺,谎称董小宛被烧死。顺治痛不欲生,从此沉迷于佛教中不能自拔。

关于顺治帝此后的际遇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顺治在24岁得天花而亡。另一种版本是,一天,顺治打坐时恍惚看见董小宛出现在五台山,于是他毅然放弃皇位来到五台山,建了三间草房,从此做了和尚,年仅24岁。他的第三子玄弊继位成为康熙皇帝后,传说曾几次以进香名义到五台山去见父皇,但顺治根本不与康熙相认。康熙无奈,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句,而后含泪辞别。

顺治的陵墓在清东陵,与他合葬的还有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深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董鄂妃死后被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从充满赞美的封号上,不难看出顺治对她的感情之深。

那么董鄂妃与董小宛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呢?关于董小宛,《清史稿》和《明史》中都没有她的记载。民间虽有好事者的零星记载,如陈衍在《石遗室诗话》,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都对董氏作了一些记载,但关于她的最权威史料当推其夫冒襄的《影梅庵忆语》及《如皋冒氏严书》。

冒襄是江南“四大公子”之一,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的《影梅庵忆语》中,冒襄追忆了他和董小宛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以及他们婚后的生活。

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他到南都(今南京)参加科举考试。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赞不绝口,称她“才色为一时之冠”,在两人介绍下,冒襄得以求见董小宛。但是,第一次没能见到董小婉。第二次,冒襄看到董小宛在保姆的陪伴下沿着曲廊走来,不禁感叹:“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而当时才16岁的董小宛一句话也没说。

三年后,在朋友帮助下,特别是通过“八大名妓”之一的柳如是和赎买柳如是的钱谦益从中周旋担保,冒襄终于以3000两银子的代价将董小宛赎身。董小宛嫁给冒襄后来到江苏如皋的冒家水绘园,与冒襄一家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不久就赶上明末清初的乱世,冒襄一家四处逃亡、颠沛流离。在以后的5年里,冒襄大病3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顾才保住性命。然而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

根据冒辟疆在《如皋冒氏严书》中所说,小宛自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嫁给他为妾,两人共处9年,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去世,死时年仅28岁。顺治皇帝生于公元1638年,小宛死时顺治只有13岁。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董小宛嫁给冒襄以后,两人就再没分开,而且董小宛是死于冒辟疆的家中。据时人记载,董小宛死后的葬处即为有名的影梅庵,所以董小宛也就不可能再到宫里成为顺治的妃子。

第二点,董小宛去世时,顺治才13岁,应该还是一个情窦未开的孩童,不可能对一个比自己年长15岁的女子爱得死去活来。再者,也与董鄂妃死于顺治24岁的记载不符。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推断,董小宛与深得顺治皇帝宠爱的董鄂妃,根本就是两个人。那董鄂妃又是谁呢?

据《清史稿》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小宛去世那年,祖籍辽宁的董鄂氏已经年满12岁。

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第二年,董鄂氏与襄亲王成婚,那年董鄂氏16岁,襄亲王14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

那么,董鄂氏又怎么会成为顺治的妃子呢?据当时在宫中任职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笔记记载:“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事申斥他夫人时,竟被顺治闻知,打了他一个耳光,这位军人于是因愤致死。顺治皇帝就将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汤若望说的这位满籍军人,就是襄亲王。

从史料中可以看到,襄亲王死时才16岁。就在这年8月,顺治宣布立董鄂氏为妃。他让礼部挑选吉日举行典礼,并委派内大臣鳌拜前去告祭襄亲王,可能是因为顺治还是有些心虚吧!

董鄂氏入宫后,住在承乾宫。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被册立为贤妃,一个多月后顺治又准备立她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册立典礼是在当年十二月初六举行的,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董鄂氏入宫后,与顺治的感情与日俱增。顺治后来在《端敬皇后行状》中回忆,他下朝时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品尝。当他批阅奏章时,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她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董鄂妃生下一个男孩,排行第四。随着新生儿的诞生,清朝后宫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变得更加残酷。

顺治有过两个皇后,都出自母亲孝庄皇太后家族。第一个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在顺治十年时被降为静妃;第二个皇后是孝庄的侄孙女,顺治仍想把她废掉。孝庄非常恼火,于是迁怒于顺治一心宠爱的董鄂妃。

董鄂妃即将生产时,孝庄搬到北京永定门外20里的南苑,这是专供皇家冬天狩猎阅兵的地方。董鄂妃生下皇子不久,孝庄便以身体欠安为由,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她。董鄂妃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前往南苑照顾孝庄,致使她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不幸的是,新生的孩子活了不到300天就突然夭亡了。这对董鄂妃是致命的打击,从此她一病不起,在痛苦中挣扎了3年,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

董鄂妃的死,令顺治难过万分。董鄂妃死后两天,顺治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并亲自撰写了4000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

顺治送走爱妃后,就选择了净发出家。其实顺治并不是突然想出家的,据历史学家陈垣考证,顺治对佛教的启蒙始于一代高僧憨璞聪。顺治十年,这位高僧入宫,他对佛法的解释深深触动了顺治。

在憨璞聪推荐下,僧人玉林坯和前溪森先后入宫讲授佛法。顺治开始信佛,法名“行痴”。这位行痴皇帝在爱妃火化后的当月,就请前溪森为自己举行了净发仪式。

皇帝出家震惊朝野。孝庄将顺治的师父萌溪森绑起来,并架起干柴,要当众烧死他。就在这时,传来顺治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的紧急口谕。

顺治没能当成和尚,3个月后,他在病中把身边的近侍吴良辅送到悯忠寺代替他削发为僧。5天后,顺治带着无限惆怅,在紫禁城养心殿闭上了眼睛,年仅24岁,死因是天花。顺治去世距董鄂妃病逝,仅隔3个多月。

下一篇:2020120517410339
上一篇:202012051736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