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谓-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人是如何称谓的?

2022-11-13 03:33:2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25

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婚丧嫁娶、寿诞喜宴时,在贺联、挽联中多用年龄的尊称。中国古代文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其中的很多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谓至今仍被沿用。

呱呱坠地的叫婴儿,抱在怀中已会发笑的叫孩提(多只两三岁的儿童),不满周岁的叫襁褓;

三四岁到八九岁之间的儿童叫垂髻(髻是古时候儿童头上下垂的的短发);八九岁到十一二岁之间的少年叫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十三四岁称豆蔻(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五岁的男子叫束发(束发是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女子十五岁叫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十五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铸子细住,表示已经成年);

十六到三十岁之间,男子和女子的年龄称谓有所不同,女子十六岁称作碧玉年华(古语俗称的小家碧玉即是如此),二十岁叫桃李年华,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男子二十岁叫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还没有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三十岁叫而立(俗话说的“三十而立”即源于此),四十岁称不惑,“不惑之年”指的就是四十岁,五十岁为知命(知命,即知晓天命之意),六十岁称耳顺或花甲,七十岁为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岁称杖朝,八十到九十称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下一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春节放鞭炮寓意什么
上一篇:压岁钱一般由谁发给谁-”压岁钱”是给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