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简介(山东历史名人:辛弃疾)

2022-10-02 10:52:2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44

辛弃疾的简介(山东历史名人:辛弃疾)

文/田怀友

七、五代十国宋金元时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迈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资源网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排斥,退隐山居。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词风“激昂豪放,风流豪迈”,代表着南宋豪迈词的最高造诣。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的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时,祖上为狄道人,自始祖辛维叶时迁居济南历城。出身时,北方就已失守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愿望有机遇能够拿起兵器和金人决一逝世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苦楚。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文学方面重要造诣:

一、词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度、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大方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示了恢复祖国统一的激情壮志;《贺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示对北方地域的思念和反抗金奋斗的赞赏。《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示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高昂,热忱奔放。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力,在文学史上发生了伟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偏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度、资源网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吸取精力上的鼓舞力气。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大方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崛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资源网选学、李、杜诗,拉杂应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二、文

除去词方面的造诣之外,辛弃疾的文也颇为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斥激情。他能用形象的比方、有力的证据、周密的论证和鞭辟入里的剖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代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三、书法

辛弃疾手迹《去国帖》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中锋用笔,点画规则,书写流利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立方正之气候。

《去国帖》曾经过元人赵孟頫,明人黄琳、项元沛及清人永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

田怀友,山东青岛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及网络平台。

找记者、求报道、求赞助,各大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下一篇:高考填报志愿流程(高考志愿怎么填?)
上一篇:午餐吃什么减肥(一日三餐减肥食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