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世界上将会有8亿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

2022-09-29 04:31:3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6

2030年,世界上将会有8亿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

这是全世界最牛逼的老牌咨询公司麦肯锡剖析报告中的数据。人工智能抢走人的饭碗,首先将会从发达国度开端,美国、日本、德国预计会有25%的工作会由机器人接手;对于中国,人工智能将占据16%左右的工作机遇。其中,人口大国印度,也会有9%左右的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

不用等到2030年,就在现在的每一刻,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正在进行中......

在深圳的一家精密技巧有限公司。过去这家工厂的正常运转须要650名员工的辛苦劳作,但现在60条机器人手臂昼夜不停的工作在10条生产线上。这家正在转型的工厂只剩下60人,不久以前,工厂实现了用机器代替90%的人力资源,从而进步了250%的生产效力、下降了80%的缺点率。

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年青劳动力缺乏,越来越多的工厂无人可招,甚至制作机器人的工厂,也只能用机器人组装机器人。日本政府已经在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愿望能够在2022年奥运会的时候,实现 无人驾驶 出租车的全面商业化,为奥运服务。

  无人驾驶 商业化的那天,出租车司机也将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很多行业,包含教导体系。

2018年4月10日,教导部网站宣布了关于印发《高级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为筹划》的通知。《行为筹划》提出,未来将形成 人工智能+X 的复合专业造就新模式。《行为筹划》还对中小学、高校等多层次教导系统提出请求,未来将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导。

上次这种让中小学阶段普及 先进技巧 的口号,还是那句 盘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

更不用说,在17、18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还蹭蹭往外冒的 人工智能+教导 公司了。

但人工智能在未来真的能让教师下岗?我们真的放心的将教导人类后代的义务交到机器人手中吗?

答案是否认的。

人工智能+教导 之所以能够迅速的运用到教导市场。其基本在于,当前的教导体系以信息为基本,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给学生灌输信息,教导和政治方面的掌权者总是左右着各种信息的讨论 哪些信息主要,哪些信息不主要,并以此作为教导的标尺。

而人工智能的优势就在于获取信息,处置信息,输出信息。这和当前的教导体系不谋而合。这也是目前的人工智能的局限,无论是图像辨认、语音辨认,还是大数据和云盘算,都处于处置剖析数据,供给数据的阶段。

虽然目前教导是以信息为基本,但教导的高等目标不在于教诲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引诱学生发生发明和创新的兴致。

而学生在学校受教导,不仅仅是接收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做事作风,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对于某些荣幸儿来说,遇到一个人格魅力爆棚的教师,是人生一大财富。

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到有情感的那一步,能和人类教师一样去沾染学生,但其实质上的缺点,也让其能够成为一个优良的教师发生疑惑。

狗眼看人低的 人工智能会放大成见

《夏洛特懊恼》中的王老师是一个 狗眼看人分等级 的势利眼,对学生的评价来自于学生给自己送的东西,给自己送电视的记着,送挂历的记不得,称大春为大傻,夏洛特为二傻,看待学生充斥了成见。

而人工智能,会发生和放大成见。

任何学习体系,输出的讯息取决于其输入的数据。

我们潜意识里以为人工智能能够做到公平,是因为其宏大的训练集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压倒成见。但如果训练集的是倾斜的,那么最终的成果也将带有成见。而且训练数据集带来的倾斜,是永久性的。

显著的例子就是受到学术界声讨的斯坦福的 看脸识性取向 体系和上海交大的 看脸识罪犯 体系。

尽管有些体系通过自我学习进化,但大多数体系都是通过与人类的交互来学习。于是体系的成见随着交互用户所带的成见发生。

举个例子,之前在魅族的大众号里回复詹姆斯,其后台的人工智能主动回复 詹猩猩 。

这一回复激起了国内詹姆斯球迷的不满,魅族紧迫屏蔽掉词条,向球迷致歉。

而小米的小爱音响,在用户提问 同性恋 时,其对同性恋人群的评价是 心理极其扭曲 。

魅族大众号和小爱同窗的成见都是从和用户的交互中学习而来。

这种成见还会放大。

例如,你在网上购置洗发液,再次进入网站,体系会向你推举各种洗发液。

你又不喝洗发液,也不开理发店,你已经买了,为什么还要铺天盖地的推举洗发液给你。

人工智能的算法,放大了你对洗发液的需求。

那么一个容易发生成见的老师,一个会放大成见的老师,能是一个好老师吗?

AI技巧控制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虽然AI技巧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但实际上AI技巧,控制在一小部分的人手里。

说白了,就控制在美国湾区、纽约的白人手中,控制在北上广那些科技公司的少数人手中。

依据领英宣布的《全球AI范畴人才散布报告》中显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总计有150万,其中美国就有85万,占领了总人口的5成以上。而中国人工智能的人才, 逾5万 ,排在全球第7。

中国较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中,事实上有一半是美国公司,43.9%的中国人工智强人才来自美国,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从美国返回中国的美籍华人,英国事中国人工智强人才的第二大引入地,占15.3%。

而从近几年互联网公司并购的趋势来看,每一个行业会从开端的群雄逐鹿百家争鸣到最后独角兽巨无霸公司一家独大,资金、人才会向这些公司集合。而成为老大的公司,容易变的狂妄和专横。

吃 人血馒头 的百度如是,乘客被害的滴滴如是,把持美国大选舆论的Facebook也如是。

国之重器,不应当控制在一小部分人手中,国之基本,也不应当被少数公司垄断。

如果 AI+教导 行业的发展和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一样,最终市场被垄断在一个巨无霸公司手中。一旦这个公司开端作恶,左右灌输给学生的信息,对教导的荼毒,不比假奶粉,假疫苗的伤害小。

人不应当像机器人一样的思考

苹果CEO库克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说, 我并不担忧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担忧人像机器人一样的思考 。

人和机器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其美好的发明力往往来自于灵光一闪,即与已有条条框框之间的突发性偏差。人的隐约、混沌的思维范畴,也能发生发明和创新。而机器不同,机器处置和输出的都是已知确实的信息,在面对未知和混沌时,程序往往就会瓦解。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信息传递者,其人格魅力和思想会沾染和影响学生。

人格魅力、豪情、灵感,这些都是机器不能够懂得的混沌信息。

人类教师教导学生的最优解是 千人一面 ,但教师本身是 千人千面 。 人工智能+教导 的教导方法可以做到 千人千面 ,但其核心的算法和作用却是 千人一面 。究竟有效的算法就那么几个,大多数公司依附的是谷歌这样巨头的源码和算法。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发展到最后 人工智能教师 的大脑都是相同的。相同而有效的算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和机器一样。

到最后,孩子都像机器一样思考,思维方法都变的类似,那多样性和发明力何在?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铸造学生的灵魂,赞助其有准确的三观比获得知识更加主要,这一点人工智能永远比不上。教师这一职业,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工业革命、电气革命、盘算机革命淘汰掉了许多职业,但教师始终没有被淘汰。如果未来到处都是机器人在工作,但教导人类的重担,还应当控制在人类手中。

下一篇:IT教育网是做什么的
上一篇:十大最值得看的日本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