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生平简介(汉武帝刘彻)

2022-07-21 13:10: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4

汉武帝生平简介(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汉武帝刘彻)生平简介

沁园春。雪

1936年,毛泽东写了《沁园春·雪》,里面列举了历史上的五位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根据白洋《中国历史大纲》的统计,中国历史上有83个朝代,559位皇帝。毛泽东列举的这些,是中国历史上500多位皇帝中比较有代表性、比较成功的一些。

在汉朝近400年的历史中,可以关注的帝王有西汉开国君主刘邦,东汉开国君主刘秀,成就最高的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56年到公元前87年。从西汉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库充盈,国力日益强盛,为汉武帝扩张疆域、攻打陆吾提供了物质条件。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从汉初开始就首先着手解决王国问题,推行“升官令”,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初年,分封王势力越来越大。公元前157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以“诛晁错,清君一方”为口号,发动了“七王之乱”。汉武帝晁错主张削弱国家的权力。他们说汉武帝身边的晁错是坏人,想消灭晁错。最后,汉朝皇帝镇压了叛乱。但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实行了“推人令”,允许王侯将相的分封制分配给后代。这似乎是对王子的恩惠。事实上,诸侯国越小,就越没有力量对抗中央政府。同时要限制王侯之间的往来,抬高食客,切断王侯之间的联系,防止他们从事人才储备,从根本上解决汉初的王国问题。

经济上,实行盐铁垄断政策。这不仅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是为了加强国家对人民的控制。盐是生活的必需品,特许经营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还能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儒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外儒内法的思想,即儒家的面子,法家的里子。董仲舒还创立了“大一统论”:天是万物之主,皇帝是天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世界。所以,王公大臣要服从皇帝的命令,老百姓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董仲舒的天人关系论和君权神授论符合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为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确立,为专制集权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汉武帝时期,国力具备了抗击匈奴的条件。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卫青和霍去病去攻打匈奴。卫青和霍去病是伯侄关系人,卫青是叔叔,霍去病是侄子。霍去病第一次攻打匈奴时只有18岁,死时只有24岁。霍去病攻打匈奴有功,汉武帝非常器重他,为他建了一座大殿,准备迎娶。霍去病拒绝汉武帝,说匈奴不灭怎么成家?后来这句话成了那些去中国避难的人的俗语。霍去病死后,霍去病的墓地离汉武帝茂陵很近,说明汉武帝很器重他。对匈奴最重要的一次进攻是在公元前119年,这场对匈奴的战争大大削弱了匈奴,可以说是对匈奴战争的转折点。为了进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它是西汉时期中国的西部地区,在玉门关、阳关以西,从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张骞第一次去西域是在公元前139年。当时,从长安到西域的河西走廊仍被匈奴控制。张骞被匈奴围困十年,在那里结婚生子。但他牢记使命,逃出控制,到达了西域。我了解到西域很多政权对匈奴不满,想和东方的汉朝沟通。回到长安后,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通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核桃、胡萝卜、苜蓿、葡萄等。从西域传入内地,又有从内地传入西域的铁制工具和凿井方法。张骞经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从长安,经河西走廊,经新疆,再经波斯湾或中亚,销往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为西域归属中央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在西域驻军、任用官吏、收税,标志着西汉在西域行使主权。

下一篇:电容单位换算(电容的换算单位是什么)
上一篇:憋回去的屁最后去哪里了 (我们憋回去的屁都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