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常识

2023-03-05 11:37:4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0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 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 “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专家给情报学 下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属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成学科,它作为理解现代化通信与知识综合化所必须的一个领域而存在。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及其活动规律,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设有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院

--------------------------------------------------------------------------------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情报学起源于文献学,源头追溯到1895年比利时学者奥特莱(P.Otalet)和拉封登La.Fontaine)等人创立的国际目录学会(IIB)。

那时由于没有“情报学”这个概念,它的雏形只是以文献学和图书馆学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2世界主要的情报学流派 在对情报交流和利用的基本规律的研究过程中,各国的情报学专家分别产生了自己的情报学研究成果,并且形成了情报学流派和体系,深深地影响着本国甚至世界其他国的情报学研究,为情报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2.1苏俄的情报学流派 俄罗斯在20世纪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影响上都可以算是情报学研究的领军者,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 前苏联之所以成为世界的一极并屡屡震撼美国和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前苏联的情报工作做得出色。

而且非常重视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其中有一些代表性的情报学专家起到领导性的作用。 作为从1956年起就一直担任前苏联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的情报理论家,米哈伊洛夫对情报界的影响完全是全球性的。

在米哈伊洛夫看来,科学交流体系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效率,科技情报活动就是提高科学交流效率的产物,而指导科技情报活动的理论就是情报学。 米哈依洛夫的情报学理论建立在科学交流的基础之上,把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局限于科学情报,他认为情报学是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特性以及科学交流全过程规律性的科学。

因此,他的情报学理论可以被概括为“科学情报交流论”。 2.2美国的情报学流派 美国从二战之后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与它对科技情报的投入是不无关系的。

目前,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构,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安全总局、美国国防情报局、国务院情报研究司等,是众多近现代情报学家的栖息地。 2.2.1萨拉塞维克 萨拉塞维克(T.Saracevic)把情报学分为理论情报学和应用情报学两大分支,他认为情报学是专门研究人类通讯现象和通讯系统特性的科学[3]。

他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大致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交流问题、文献问题和情报系统问题,该情报学理论体系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情报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因此,以萨拉塞维克、米哈伊洛夫为领导,他们和哥夫曼、维克利等共同构成了情报学研究的社会传播派。

2.2.2加菲尔德 加菲尔德创立了引文分析法并提出了统计定量方法,在分析方法上开创了情报学研究的先河,为人们分析、认识情报学科提供了崭新的角度和独特的思路。 们可以称他为科学引文分析派。

2.2.3兰卡斯特 兰卡斯特创立的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突出情报系统和情报技术问题。 其研究的情报自动化组织与检索问题,以及提出的情报技术将推动“无纸情报系统”的发展,并影响未来的情报社会和情报学的发展前景。

其代表作是1970年发表的《Introductionto Information Science》。 2.2.4约维茨 约维茨(M.C.Youits)从决策论出发对一般情报系统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报学理论,自成为情报决策派。

他认为情报是对于决策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料,通过分析情报在决策过程中的功能,提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情报系统”,并建立起以情报处理为核心的相关模型。 2.3英国的情报学流派 在二战中,及时准确的军事情报是英国创造伟大战绩并保证其最终胜利的前提因素。

二战之后,英国的情报事业并未因此荒废,相反,一大批优秀的情报学专家就是其繁荣的最好见证。 2.3.1布鲁克斯 布鲁克斯和贝尔金等人认为情报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文献的一种物质属性,并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存在于文献之中。

其提出的情报学理论立足于知识的利用,尤其重视情报学的哲学基础,并为情报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的活动寻找理论依据。 他将情报与知识的关系描述为一个方程式,认为情报是使人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知识,情报学是关于客观知识的分析、组织、传播和利用的科学。

由此他提出了描述信息与知识关系的著名的布氏方程式.因此我们可以称其为属性结构派。 2.3.2维克利 维克利(B.C.vickery)探讨了对情报传递的科学理解,并力图把各种情报学理论研究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

在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方面,维克利接受了布鲁克斯的观点,提出的模式[5]如图1所示。 属于典型的人本社会传播派。

2.4日本的情报学流派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子便是它对情报研究的重视。 日本的情报学专家在情报学界的成果异常丰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北川敏男。

作为日本情报科学的奠基人和组织者之一,北川敏男从1950年起一直担任日本学术会议会员,参与并主持日本情报科学的研究与规划工作。 他长期从事情报组织管理的系统化、最优化及情报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提出了“情报逻辑”理论。

主要著作有《社会与情报》(1968)、《情报科学的动向》(1968)、《情报科学的立足点》(1970)、《各种大量情报的高次处理》(1977)等,并主持编写了《情报科学讲座》与《情报科学基础》两套大型科普丛书。 2.5我国情报学流派及其进展8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情报学界开始注重情报学理论体系的。

下一篇:通俗易懂科普小知识
上一篇:中国科技小知识摘抄(中国科技小知识摘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