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多少钱一台(古筝最便宜多少钱一台)

2023-01-10 22:43: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琴棋书画、诗书礼乐“,这些都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国风元素之一;作为古代高雅艺术之首的古琴,自其诞生之始便有着上通天人、下贯阴阳的高贵气质。

“尧弹琴,神降其室”(《神人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尚书》),在远古时期,只有尧舜这样的高德圣人才有资格抚琴与上天对话,此后,“士无故不撤琴瑟”,古琴就成了高洁、有德士人的象征。

据《史记》所载,古琴在尧舜时期就已出现;又据考古实物来看,2016年曾在湖北郭家庙出土过西周时期的琴瑟,距今2700年,因此古琴瑟韵曾在华夏大地上奏响过三千年是有历史依据的。

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早已传诵千古,孔子也曾学琴于师襄,司马相如抚“绿绮“、蔡邕斫“焦尾”……

遍阅史著,能跟古琴联系到一起的全是清一色高人雅士。 正如我们无法想象李逵这样的粗莽大汉会静坐听琴一样,古琴这样的雅致器件也从不会跟奸诈小人为伍,因而跟古琴有关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历史上的“高士传”了!

高士颂侠士,“聂政刺韩”与《广陵散》的故事

《史记卷86·刺客列传》和《战国策》都叙述过“聂政刺韩”的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大臣严仲子与韩相韩傀不和,于是严仲子以诸侯卿相身份、不远千里前去齐国拜会勇士聂政,希望聂政能为其刺杀韩傀(字侠累)。 初始时,聂政考虑到要赡养母亲,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相请;及到他母亲去世、安顿好后事后,他就跑去跟严仲子说:“将为知己者用,我不能辜负了先生的礼遇!”

随后,聂政只身赴韩宫,“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在司马迁笔下,聂政刺韩傀干净利落、简直有如探囊取物般。 完成刺杀后,聂政为免连累严仲子,自己先是剜眼割面、然后剖腹自杀,最后被弃尸街头,无一人认得他是谁。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闻有刺客杀了韩傀,马上就想到这是弟弟所为,赶过去后发现果然是弟弟的尸身,于是抱尸痛哭、哀恸而死。

该刺杀行为在当时是热门事件,最后严仲子因“知人能得士”、聂政因“士为知己者死”、聂荣因烈女形象而名扬天下,可见时人均认为这是一桩英雄义举、而不是什么“恐怖分子行为”。 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后世高士们均对此事持褒赏态度,东汉的蔡邕还特意将这故事加工为《聂政刺韩王曲》(见蔡邕所著的《琴操》),这就是《广陵散》的前身。

在《聂政刺韩王曲》中,聂政刺韩傀变成了刺韩王,他本人也成了技艺高超的琴师。

因聂父为韩王铸剑、没能及时交付被韩王所杀。 聂政立志为父报仇,长大后,就凭藉声名远播的琴艺被韩王召入宫内,趁为韩王鼓琴的便利,聂政从琴中抽出藏剑杀了韩王。 蔡邕的这改编显然是借鉴了“荆轲刺秦”,在他心中,聂政就是如荆轲一般的勇士、高士!

蔡邕是东汉名士、也是有明文记录的最早斫琴家。 东汉末年世风日下社会混乱,他借聂政这侠士之名去为古琴正声(实为“为道德正声”),聂政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的高超境界与他刺韩王的壮举就成了相映相成的写照,属于典型的“高士颂侠士”之举了。

嵇康赴刑感怀“广陵散绝”,然而气节不屈、《广陵散》亦没有绝

真正的《广陵散》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蔡邕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晋书》载:“嵇康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琴声引来了一位自称古人的神级琴师跟他谈论音律、最后传了《广陵散》给他,同时要求他“誓不传人”。

嵇康为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钟会评)、绝不附庸世是俗雅,因此得罪了司马昭招致杀身之祸。 在临刑前,嵇康“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后,嵇康叹然说“《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引颈受戮。

嵇康“广陵散绝”

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愿“止杀”,可是民间力量何能左右得了帝王的杀气呢?从此,《广陵散》就成了浩然不屈之气的同义词:前有聂政、后有嵇康,重听此曲不知这两人的话,正属典型的“牛嚼牡丹”也!

但嵇康死后,《广陵散》并没有绝(否则今日我们听的该曲从何而来呢)。 原来在嵇康多次抚琴之时,他的外甥袁孝己曾暗中偷学得三十三拍,在听得嵇康最后一次鼓琴后,袁孝己凝神回想续出最后八拍,终成今日《广陵散》的四十一拍全曲。

梁羽生在武侠小说《广陵剑》中也以“广陵散绝琴弦断”为终曲,借主角陈石星的死去感怀浩然正气的没落,与嵇康之死带来的慨然同是如此。

隋唐宫中都曾收录了《广陵散》,唐亡后直至高宗建炎年间才自民间重入宫中,最后被朱元璋的儿子朱权记录到《神奇秘谱》上,故而得以保留至今。

《神奇秘谱》对“广陵散”的传留意义巨大

魏晋琴韵萦绕至唐宋,《古冈遗谱》重拾华夏遗风

《广陵散》能自魏晋唐宋传至明代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自唐末战祸四起,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战乱时期后,宫廷雅乐已大受挫伤。

到了北宋时期,古琴艺术虽然继续兴盛,但崛起的却是民间曲目、传统的宫廷雅乐已备受冷落。 南宋音乐家姜夔曾多次向朝廷上《大乐议》希望重振雅乐古风,可惜一直未获朝廷重视。

1279年宋亡时,宋室中仅存的传自唐宋期间的古琴谱也大多遗失了,残留新会民间的残谱被后人重新整理汇编后,成了《古冈遗谱》(新会古称冈州,故名)。

《古冈遗谱》今已无法可考,人们只能自清代“岭南琴派”创始人黄景星(广东新会人,卒于1842年)的《悟雪山房琴谱》中探知究竟,因为该琴谱明确指出了“窃取先君子手抄《古岗遗谱》一帙”而成。

承自中原与南宋的《古冈遗谱》

岭南古琴艺术兴于明代,其中陈献章(广东新会人)、邝海雪(广东南海人)等都是明朝时著名的岭南琴人,他们的著作中处处透露着对唐宋古韵的赞美,人们据此推测,他们必是受到过《古岗遗谱》的重大影响。

明武宗朱厚照曾收藏有制自唐武德二年的名琴“绿绮台”,该琴自诞生之初就一直伴随着魏晋以来的古音,明末时颇得嵇康之风的邝海雪得到了这琴,最后,邝海雪也在1850年清兵攻入广州时,在琴声中从容就义,重现了昔日嵇康一般的历史回响。

陈献章为岭南儒学大家,邝海雪同为嵇康般的高风亮节之士,如此华夏遗风能传于明代的岭南,唯《古冈遗谱》能担此使命了!

“绿绮台”曾传至东莞可园,为东莞非遗文化之一

清代士人凝聚汉风,古琴派别达致历史全盛

在清代之前,古琴尚未形成明确的“琴派”;清兵入关后,高洁琴人们自发抱琴而歌、借唐宋古韵来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意,由于地域与心态的不同,相同曲目在各地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就是“琴派”。

据古琴界的共识,明末到清代时已有“虞山派、广陵派、诸城派、燕山派、蜀山派、岭南派”等各大琴派,各地琴师们均以自己的独特风格演绎着同样的华夏正声,

如果将古今历代琴师们的名字罗列一起,伯牙、师旷……蔡文姬、诸葛亮……嵇康、阮籍……苏轼、郭楚望……绝对就是我国历代的高士典范人物大全。 清代是我国历时最长的非汉人统治王朝,古琴派别在这时期达致历史全盛,正是士人们集体展现民族气节的一种行为,无论是载道还是言志,一切都可以“尽在一曲中”。

高山流水觅知音

除岭南琴派源自宋朝《古冈遗谱》之外,虞山、广陵等派别多源自明代的皇家乐官,尽管派系源流迥异,但古琴共有的“隽永、清雅”之风却不曾变改。

一台西式钢琴可以演奏古典、爵士、流行等多种曲风,但古琴永远只有一种正音,那就是称之为“天籁”的华夏古韵;你试试用古琴弹奏”老鼠爱大米“看看?我隔着网络都能将破拖鞋砸过去呢!

作为华夏传承千古的古典艺术文化,古琴受到了历代高洁名士们的共同呵护,迄今尚存世三千多首古曲、琴谱一百多本;而且在今天,古琴研习者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岂能没有它呢?

如果说有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能从尧舜时代隽响至今,那绝对唯有古琴质朴尔雅的音色了!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 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下一篇:职员梦见金龙飞天(女人梦见金龙飞天)
上一篇:华为手机换屏多少钱(华为p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