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来历

2022-12-08 04:15:1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7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来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冬至节气的传统食物

汤圆

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 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 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 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馄饨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 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糯米饭

在中国四海八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糯米饭有甑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元宵节的汤团、八宝饭、糍粑、年糕,端午节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团,清明粑。 各地都流行各种口味糯米饭,各种糯米饭的甜咸酸辣做法层出不穷。

羊肉汤

据说是从汉代的大将军樊哙那里传来的。 冬季多吃羊肉有利于身体内火旺盛,抗寒有效,是冬季饮食首选。 在山东一些地方,冬至喝羊肉汤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冬至节气的来历

每年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至者,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 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恪遵宪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短,黑夜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 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10℃的始日作为冬季开始。

冬至前后,北半球获得辐射少,但夏半年地面积蓄的热量尚未散尽,故这时温度还不是低的时候。 冬至后虽日照逐渐增多,但地表热量收支仍然是入不敷出,所以气温在一段时期内仍继续下降。 冬至日我国大部地区将进入隆冬时期,常遭强冷空气,甚至寒潮袭击。 我国大部分地区冷的时期都是在1月份,故民间有“不过冬至不冷”之说。 冬至时节,我国江淮之间到大巴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平均气温已降到0℃以下,进入一年中冷的严寒季节。 我国人民把冬至过后的日子称做“数九寒天”,不同的地区都流传着不同的反映本地冬至后,天气由冷到冷再逐渐转暖的变化规律及物候现象的“九九歌”。

“大雪过后冬至连,兴修水利抓肥源。 ”冬至后,大部分地区田间管理工作较少,应集中力量抓紧时机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积肥送肥,为春种做好准备。 农业上的很多害虫和病菌都是在农作物残留在田间的桩茬或秸秆内和杂草上过冬的,应结合冬季积肥清除田间残茬和杂草,及时处理棉秆、玉米秸秆和穗轴,焚烧或加工成饲料,以消灭过冬的红铃虫、玉米螟等。 华南这时气温一般仍在5—10℃或以上,田野里仍是一派生机,要施好菜、麦腊肥,防止冻害。 还要注意防止油菜早苔现象,万一起苔应及时打去,打苔应在晴天进行,留下两三个节,打后及时追施有机肥。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 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保暖注意事项

1、注意身体保暖

身体寒凉,好少吃寒性食物,尤其是常常手足冰凉、易感冒和处于经期的女性。 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统怕冷,一旦受凉容易引发痛经和月经不调,因此,在冬季,女性要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适时加衣,不可为了追求时尚、美丽而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

2、每天泡脚御寒

寒从足底生,冬季泡脚可以帮助防寒保暖。 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不仅能缓解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 泡脚水不宜太浅,至少要没过脚面,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 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觉前好穿上保暖的棉袜,帮助双脚御寒。

3、当补充肉类

狗肉、羊肉、牛肉、鹿肉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御寒效果较好。 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此外,女性可多吃些大枣山药粥、五色粥等粥品,北芪党参炖羊肉、萝卜排骨汤等汤膳能温补血气、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做菜时,放些姜、胡椒、辣椒等调料有“产热”作用,能帮助身体御寒。

4、注重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 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 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 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 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 养肝可多吃葱、蒜,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

5、经常进行温和的运动

寒冷天气易患疾病,这和心肺有关,心肺健康可以降低秋冬的发病率。 适宜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健走、游泳、慢跑等都是不错的健身运动,可以帮助在秋冬季节养护心肺,增加抵抗力。


冬至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来历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总结心得体会随笔版本记录(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总结随笔记录(初中教师教育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