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心得5篇(活着第三章读后感与心得)

2022-12-07 20:15:1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1

《活着》这本书给我的阅读的体验实在是太讽刺,太戏剧又太过沉默,还掺杂着一些无法理解的苦痛,这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活着读后感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活着读后感心得一

在悲痛笼罩下仍然也要坚强地活着,相信时光会磨灭一切,尽管世事变迁丝毫没有让福贵和家珍淡忘,淡忘那些本该遗忘的一切。

凤霞的婚姻亦默契地娓娓到来。 阴霾十年的前几年,因为凤霞所带来的幸福让这个被阴暗笼罩的家庭又重焕几丝生机。 但是,好时光总是翩若惊鸿,苦根的出生残忍地呼唤凤霞去用尽自己的生命献祭,久违的幸福亦随凤霞的死而戛然而止。 福贵再一次怀抱自己的亲身骨肉,用自己的苍白之发葬送了献身母爱的他的凤霞。 悲雨淅沥地随风而下,无穷,无尽。

三个月后,伴他一生的家珍呢喃遗语、带着病痛安静地闭上了眼睛。 “来生,我还做你的女人。 ”家珍温柔的话语充斥他双耳,双眼因泪水的汇聚而模糊不清,他将家珍送入尘壤的怀抱。 落叶,终需归根。

三年后的一次意外事故,二喜被两块水泥板压得血肉模糊,顷刻间便遗留下苦根并跟随凤霞的缓缓步伐而逝去。 自己的三位至亲都死在同一所医院,福贵苦笑,他恨这间医院,也许这就是命运无常吧,而他薄弱的力量撼动不了丝毫关于命运的无常。

活着读后感心得二

余华用质朴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刻着时代烙印的故事。

他用一个自然的开头将我们引入故事中,“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看起来不着头绪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整个故事的主线。

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只懂得享乐的大户人家的少爷。 他祖辈曾有丰厚的基业,但他父亲败了大半家业,他的滥赌又彻底让他破产,从一个少爷变为一个穷人的心理落差非常大,但正是这让他第一次真正地思考活着的意义。 这付出的代价是全部的家产和父亲的生命。

家珍,福贵的妻子,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女人。 但福贵只是在最初对她有过男女之情,陪伴他们走过那么多岁月的是亲情。 这个单纯、隐忍的女人一直像是为了福贵而活着。 在丈夫最后一次滥赌时,她去赌场给丈夫下跪,在父亲要求她回去后,为了家庭她又回来。 我没有经历过动荡的社会,但我也能够了解是怎样的情感让这个伟大的女人一直撑下去。

到了这里,像是一切有了好转,有庆(福贵和家珍的儿子)赛跑拿了第一,凤霞(福贵和家珍的女儿)也嫁给了一个勤劳且对她好的男人,但作者又给了我们一记重击,有庆死了!为什么?为了给县长大出血的妻子输血。 医生不计后果地抽干了这个孩子的血,只留下了他发青的冰冷的尸体。 家珍差点儿因为这个打击离开,而她坚持下来了。 直到凤霞因为生孩子大出血死去后,这个坚强的女人才真正倒下。 在这里,我们还抱着一线希望,只要有孩子就还有希望和未来。 二喜(凤霞丈夫)也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只留下苦根(二喜和凤霞的儿子)与福贵在一起。 这时的苦根就像忽然长大了一样,帮忙干活,他心中一直存着那个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的愿望,但在这个愿望实现前,苦根也死了。 最终留下福贵和一头老牛。

文章从福贵的一生映射了当时荒诞的社会,人的性命就好像草芥,很轻易就可以连根拔起,但活着的意义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我们没有经历过人民公社时期的日子,也从没对那段生活有什么具体的了解。 它简短地出现在中学课本上,一带而过,却从来不出现在考卷上。 大革命,十年荒唐日子,也无法让人理解。 有老一辈的人说,能经历那些还活着的人就是英雄。 是荒唐的社会赋予了他们活着的意义,也是那社会剥夺了他们的生命。 作者用平淡的描述抒发着自己心中的愤慨,让一幅水墨画中暗藏激流。 他又是抱着怎样的心理写下这篇扣人心弦的故事的?

作者生于1960年,正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他能理解那盲目“煮钢铁”和伪/社会主义现象,他通过对那时生活的描写也写出了自己对那个时代的厌恶。 他以冷酷的笔调写出了血淋淋的现实。 既不像老一辈人那样对社会表现敬爱,也不像不谙世事的年轻人那样肤浅,是时代造就了他的真实。

他创造了福贵——这个用大半辈子去赎自己年轻时犯下的罪的人,这个真正明白活着意义的人。

苦难会帮助我们成长,就算受到再多打击也要记着要活着。 它给我们的心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去面对生活。

活着读后感心得三

余华的《活着》,几乎是用了一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 好的文学作品如同有魔力般,让读者不忍放下。 读完的第一感受是富贵的一生太悲惨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他身上。

在书中你能看见兴盛、看见衰败、看见颓唐、看见生活怎样折磨一个人,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 但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故事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生活对富贵而言,真的是一条路,没有枝杈,就这么走下去,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 受不住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来,继续蹒跚前行。 他对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 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活着需要韧性,活着才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生的意义或许真的不在命运之外,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在活着本身。 当我们还在抱怨生活里的不如意,为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纠结抓狂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更加感恩和接纳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平静与幸福,接纳生活给予的不足与苦难。

活着读后感心得四

《活着》一书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 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 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 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 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 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 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 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 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 “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 ”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 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书中另一重要的人物——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书中描绘她的部分虽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 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 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 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 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 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 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了。 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 作为作者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书,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 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活着读后感心得五

优越总是诱人无端放纵。 福贵出身的优越让他自诩高人一等,亦因此他身体里流动是罔顾礼法的血液,这种血液怂恿他与众不同地脱俗放肆——他用脏字向父亲宣泄自己一直的“容忍”,用宽厚手掌“报答”家珍赌场旁的告诫,用浪荡游行向老丈人耀武扬威……一切都是青春放荡不羁的桀骜与家世与众不同的混合物。

“一个人若是沾上了嫖,也就会迷上赌。 ”福贵不知道,他的一生正是由此转变,天翻地覆地转变。 莽撞血液总是冲昏了头脑——血气方刚的他妄图收复父辈输掉的失地、光耀祖辈看重的门楣。 但他不知道心比天高,终是命比纸薄。 赌场上的尽情挥霍,让他输得彻头彻尾。 他担着那磨破他细肩的满是铜钱的竹筐附送了本属于自己的家业,他哭了,我想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真实的眼泪。 随后,固守着那一口村口大缸的父亲喟着无尽的叹息永久地离去,等不到他的报答。

“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羊,再把羊养大了,羊就变成牛了。 ”福贵守着父亲的遗言在租来的五亩田里无尽耕耘。

变数总是扑朔。 进城请大夫医治母亲的那次的闹事催促他踏上了千里行军。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一去蹉跎三年。 捡回一条命的他辗转归来,家仍在,只是生母已饱含遗憾闭目,时间终是让他与她无缘,他们错过了彼此的最后一面。 此外,怪异的高烧也让乖巧的凤霞留下了一生聋哑的残缺。


活着读后感心得5篇

下一篇:读平凡的世界读后感题目(读 平凡的世界 读后感)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精选(《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