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原文及赏析

2022-12-06 00:23: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0

  《望江南·春睡起》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 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 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望江南·春睡起

  宋代: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 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阳关。

  译文

  春睡起之时,已是积雪堆满燕山。 万里长城之上撒满雪花,好像一条横陈的玉带,街上是灯火阑珊。 而人,却倾立在蓟楼之间。 何等的惆怅,何等的凄凉。

  自己空空懊恼,他人或许更是如此,这身单影只的客人此时要归去。 这一身行头绝尘而去。 伤心的情意断人肠,屹立在阳关依旧吟唱。

  注释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金奁集》入“南吕宫”。 此词为双调五十四字。

  横玉带:连绵的山峰上积压着白雪,远看就象一条玉带。 玉带:《宋旧宫人诗词》、《引司综》作“缟带”。

  六街:北宋汴京有六条大街。 《宋史·魏丕传》:“六街巡警皆用禁卒。 ”后来以六街作为都城闹市的通称。 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人立蓟楼:《词综》作“人在玉楼”。 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

  错落:交错缤纷。 班固西部赋汐:“隋侯明月,错落其间。 ”

  斓班:亦作“烂斑”,颜色纷陈灿烂。

  阳关:一作“门关”。

  赏析

  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 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 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 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 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 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上片写作者一清早起来看到燕山积满了雪,万里长城像横着的白色丝带似的,灯火将尽,感到自己好像住在白玉装饰的楼中一样。 全词从“春睡起”写到“六街灯火”,作者整天所见都是“积雪”、“玉带”、“玉楼”,写得寒意袭人,冷落凄清,“玉带”一词表面上形容积雪覆盖下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含有痛悼沦亡了的祖国山河的意思,正映衬出作为一个南宋宫人内心的凄凉情景,曲折地表达出对江南故国的眷恋。

  下片写在雪景中相送。 面对满天积雪,作者发出空空的懊恼之叹,她哀叹此时此刻仅有汪水云一人回到南方。 汪水云骑在马上和来送行的人告别,那驾驭马匹的缰绳虽然错落有致,马鞍和笼头都系着五色斑斓的锦带,但当众人唱起令人断肠的《阳关》曲时,立刻使全场气氛陷入悲怆凄厉之中,使人想见女主人公伫立在满天积雪之中,流着辛酸的泪水目送汪水云远去的情景。 全词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悲凉的,景物是凄清的;全词又有声有色,声色交织,歌声是令人断肠的,色彩则叫人感到寒气逼人。 总之,整首词的意境是苍凉凄冷的。

  创作背景

  金德淑本是南宋宫女。 元兵灭宋,她同三宫粉黛被掳掠到北方。 钱塘汪元量(号水云)是供奉内廷的琴师,宋亡后随三宫一同来到北方。 南宋亡十年后, 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汪元量南归,金德淑同众人给他送行,以这首《望江南》相赠。

  相关诗文

  凤箫吟·锁离愁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 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 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下一篇: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原文_注释译文_鉴赏
上一篇: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