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权为何只存在了一年左右就覆灭了

2022-12-04 01:57: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0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军入关。 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

​也就是在同一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

东晋,南宋到南明,偏安一隅太久,自然就沉浸在安乐窝之中。 除了少有的几位皇帝奋发图强之外,其余无不都是醉生梦死,贪图享乐的状态。

但是和之前割据偏安长达数百年的东晋和南宋不同,作为南明朝最有希望的一代,弘光朝却仅存在一年,便迅速被清军击垮。

细究此中原因,有时代的压迫,也有内斗的矛盾,无不令人叹息。

同为连合格证都没拿到的皇帝,朱由崧的个人能力,一更觉得在司马睿和赵构的衬托下,显得实在是不堪入目。 司马睿有王导的辅助,有江南士族的拥戴。 赵构有中兴四将和十三处战功,而朱由崧只是一个刚刚在洛阳逃脱李自成追杀的惊弓之鸟。

从河南来到北方,他既无司马睿长期镇守南京的威望,也无岳飞这种忠心耿耿的大臣为他抛头颅洒热血。 南方的各种势力,无论是文官史可法,马士英,还是在外割据的军阀左良玉,江北四镇,都是将这位落魄王爷当作是自己可以实现大富贵的一个跳板。

几个派系的矛盾也是跃然纸上,东林余党联结左良玉做靠山,以潞王贤明为理由,避免福王朱由崧当皇帝,来清算他们在万历时期争国本时候的旧账。

马士英则是用江北四镇为外援,准备对抗史可法,拥立朱由崧成为定勋之臣,从而当上弘光朝首辅大臣。 这种争端,其实是明末党争的延续,更加加剧了南明的分裂。

虽然最后朱由崧当上了皇帝,但是烂在骨子里的毛病,怎么可能轻易改掉?这也是导致南明的迅速灭亡的因素之一。

这位花花公子的老爹,就是那个著名的被煮为福禄宴的福王朱常洵,他爹因为三瓜两枣成为了肉汤。 有这种家教的公子哥,自然素质也不可能高到哪里去,赵构再怎么昏庸,面对伪齐军的时候,还是经常能爆发出热血。

而这位极品,则是完全准备来南方当个太平皇帝的。 一句著名的“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见己月当头”是他真实心声的吐露。

在自己祖宗的龙兴之地南京,这位大兴土木,并且派人去底下强取豪夺民女,来充实自己的后宫,同时任命马士英等人作为执政大臣。

马士英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作为弘光朝的大臣的时候,他和阮大铖一块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但是最后也用壮烈的方式和另外一个奸臣朱大典一块殉国。

除了朝局的混乱之外,按理说,摊子既然已经开起来了,那总得想办法开下去。 北方,清军和大顺军打的翻天覆地,出现了大批的空档。 原本弘光朝包括史可法在内的大臣们,应该看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出兵占领那些土地,成为抗清的阵地前沿。

但是弘光朝的那些个酒囊饭袋,别说连清朝会是他们日后最大的劲敌,就是那个著名的“墙头草”吴三桂,他们都当杀败李自成的大明保护神来供奉。

在派出使者出使清朝的时候,南明朝廷上上下下还凑了一大笔钱财交给使者,作为吴三桂的军饷。 可笑的是,他们的自以为是,别说打动吴三桂了,就连清朝这个事外之人都给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表示你们送这些钱是什么意思?在崇祯皇帝上吊的时候,你们这些人在哪,现在就跳出来了?

连原本是受害者的明朝,都因为朝廷上下的短视,成为了笑话。 并且还让侵略者的满清,摇身一变,成为了号称为崇祯报仇的正义使者,让南明在道德观上,遭到了暴击。

原本就什么都不占优势的南明,在指挥体系上还发生了一个重大错误,足以可见,局势的混乱。

作为南明军阀中,除了左良玉之外,实力最强的当属高杰。 如果稍微有点常识,应该会好好笼络他才对。

但是以史可法为首的南明文官,却对高杰的出身有很大的偏见,哪怕在高杰因为睢州兵变被杀之后,南明的文官集团竟放过了全员接盘高杰部下的机会,反而因为阶级出身的不同,各种排挤高杰的部下。

当高杰的儿子提出拜史可法为干爹的时候,能收拢人心这么好的机会,也被一再拒绝。 之后,高杰部下的李成栋等人,更是转投清朝,作为清朝南下的急先锋。

弘光元年,清兵攻打重镇扬州,史可法率军拼命死守,最终寡不敌众,损失惨重,于是向朝廷求援。 朱由崧却只管自己纵情声色,没有搭理他,最终因寡不敌众,扬州沦陷。

扬州一开,南京就暴露在眼前。 清军顺势进攻南京,不费吹灰之力,将其拿下,弘光帝朱由崧也最终做了俘虏,次年被杀。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

参考资料:《明季南略》《南明史》

下一篇:重庆版付辛博?90后老公月薪一万五 妻子休产假他要AA制
上一篇:颖儿付辛博AA制生活遭质疑,两人甜蜜回应